愿以丹心绘通途——湄洲湾海图测绘故事
时至年末,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湄洲湾工程项目部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拂开一张泛着油墨气息的崭新海图,曲曲折折的线条勾勒下,湄洲湾似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这里海阔水深、岸线绵长,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深水良港。千里海域,茫茫大海的水下地形、岛屿、礁石等,都在一张海图里尽收眼底,也见证着湄洲湾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港到国家重点发展四大深水中转港之一的嬗变。而在这“沧海桑田”的背后,是一群平凡的海洋测绘工作者坚守使命初心的接力奉献,他们的故事,一样精彩。
技术
与时间和气候的博弈
天气转冷,随着《东吴港区》《湄洲湾》《秀屿港区》《南日岛及附近》《斗尾港区》《大港至盘屿》等六幅海图外业测量工作正式结束,项目部转入了数据处理环节,为标准海图的生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湄洲湾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增长极,是连接福建省与中南地区区域经济的枢纽,也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提供重要平台。据统计,全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47个,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10232万吨。对于这样繁忙的港区,现势性强、准确性高的海图就像一双锐利的“千里眼”,准确直观地指引航海者避开碍航物,保障船员生命及财产安全。海洋测量是航运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直是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的工作目标,为此,自上世纪80年代湄洲湾开港以来,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一直承担着湄洲湾海区勘察任务,每隔几年就会派测量员对海港地形、水深水文、渔网障碍等情况进行复测修正,为湄洲湾的快速发展添上了绚丽一笔。如今,这根延续40年的接力棒传到了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湄洲湾项目部总指挥顾峰的手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俗语历来被测量员奉为圭臬。测绘工作中的毫厘之差,都会导致海图产品的谬误,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从接到任务以来,顾锋的心里一直沉甸甸的。按照工程进度,项目部7人要在9月份结束所有的外业测量,六幅海图中《东吴港区》《秀屿港区》《斗尾港区》为1:15000图幅,另外三幅为1:35000图幅。然而福建沿海水域气候变化多端,给扫测工程平添诸多“拦路虎”。进入夏季后,福建迎来多场暴雨、台风,强对流天气下,海上风力可达8级以上。一方面,是测量工期不容耽误,另一方面则是测量船抗风等级有限,且大风浪天气也不符合测绘作业要求,有效作业时间难以把控。
如何保证工程进度呢? \n攻坚克难,顺应自然,测量员们选择了这样的解答方式。在湄洲湾项目基地,每天收看气象预报、结合水位变化特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已经成为顾锋的“固定课表”。在组里其他人看来,这位晒得黑黑的“顾总”俨然成为了半个气象专家,颇有一些“夜观天象”的独到经验。
测量员钱映宇参加工作时间不久,在他看来,测量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在和天气“打游击”。风平浪静的日子可以“晨兴扫测去,戴月驾船归”。一旦狂风暴雨来临,顾锋就会要求他们“化整为零、见缝插针”,条件允许就测,条件不允许就撤,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与时间赛跑、与气候博弈。
今年项目部测量的六幅海图都是在之前版本上进行复测,看似有基础资料可供查阅,但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的质量把控也更加严格。为提升测量精准度,项目部不仅采用灵活的作业模式,更在技术手段上不断创新。扫测工作常被形象地称为“水下CT”,测量船在测区来回穿梭一轮至少要花费数小时,一旦某一环节数据出错,将给之后的测量进度和数据处理带来很大麻烦。而对于一项长达数月的测量工作,水准测量、水位观测、单多波束测深、GPS \n定位等环节出现意料之外的“小毛病”,又是难以避免的。
对于技术负责人牛耀山来说,除了提醒每一位测量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恪守作业规范之外,处理各类“疑难杂症”也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湄洲湾湿热多雨,一些需要露天放置的仪器端口常经风吹雨淋、虫蚀鼠咬,牛耀山就申请了备用连接线,经常利用作业间隙逐一排查换新。部分深入海里的管线常被海浪冲开,日常工作中,测量员们还要备着螺丝刀、钉子等小工具,及时把冲走的管线重新固定。
有段时间,GPS无法准确定位轨迹漂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项目部。由于定位不准,测量员在后续数据处理时就要花费大量时间把数据错误一个一个找出来。为了解决问题,牛耀山把情况报给了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中心领导非常重视,指导队里组织技术能手编写了一款RawEditor软件,使用时程序可以自动从大量数据里定位到出错的字符串,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正是在测量工作实践中不断试验出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及时优质完成测绘工程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
高温
风吹日晒中的坚守
8月的清晨,湄洲湾海面波光粼粼、鱼跃鸟翔,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暑季。沿着迂回曲折的山路到达水深作业点,需要花费近1小时的时间,初次驾车行驶在细细的盘山路,山崖下翻卷的海浪常让人心惊肉跳,不过正在开车的郑骏强已经习惯了,他熟练地打方向盘、转向,一边介绍道:“海边的天气‘喜怒无常’,为了赶时间,测量员经常天不亮就出发,只要气候满足条件,在海边一呆就是一整天。”
测量水深需要两人合作,其中一人手握对中杆,测量时要始终保持杆中的气泡居中,扶杆时间久了,手就会止不住发颤。临近正午,日光更加暴烈,枯燥而重复的动作考验着郑骏强和他的搭档牛耀山的耐心,在这种远离人烟的地方, \n唯一的乐趣是看看卷来荡去的潮水,而箱子里晒得发热的矿泉水则成了仅有的降温方式。长期作业让郑骏强的皮肤被晒成了黝黑色,一撸起袖子,手臂肘关节上下两个部分黑白分明。海边日光毒,即使穿上长袖作训服,不少测量员的脸和胳膊还是起了一层晒伤皮疹。郑骏强开玩笑道:“洗澡的时候千万别用热水和毛巾,否则一层皮立刻脱下来,奇痛奇痒。呵呵,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相比之下,在装有空调的船舱作业,钱映宇、张鑫等人工作条件似乎优越了很多。不过船上是一个时刻摇晃的世界,待得久了,重力、平衡感都会出现错乱。长期出海的人都有一句话:“宁可晕车,不想晕船。”钱映宇至今记得初次上船时被大风浪颠簸到呕吐的情形。船行海中,绝不可能像汽车一样停靠路边,只能强忍着胃里的翻江倒海到甲板上吹吹风。夏天时测量船甲板温度超过 \n60摄氏度,这种时候还要忍受晕船和高温炙烤双重不适。每当海况不好时,一些测量员就主动减少了肉食的摄入,“怕一旦晕船吐起来,味道太难闻。”
家人
温暖又歉疚的牵挂
入夜时分,项目部基地所在的泉港区静谧安详,家家户户的小窗透射出温暖的橘光。负责内业处理的蔡长魁正摆弄着一个小小的单反相机,为基地的“职工家园”文化墙拍照。内业处理人员往往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概念,只要有需要,即使是夜里也要爬起来传输数据。“这个单反是我媳妇送我的七夕礼物。”说到妻子,蔡长魁隐隐露出甜蜜的微笑,言辞中又流露出愧疚。上次见面依稀还是几个月前,平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的重担都落到了妻子肩上,他只有通过视频电话才能了解一点家庭近况。想起这些,这个平时风趣爱笑的汉子变得有些沉默。不过他很快又笑道:“跟我这些年,她已经习惯了。基地其他人也是一样。”谈到家人,项目部每一名成员都有很多心里话。牛耀山的孩子面临升学,平时这位父亲只能远程监督孩子的学业,为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感到欣慰;婚期将近的顾佳杰,新房装修的事宜都是父母和女友在忙碌;而年轻憨厚的钱映宇,经常被亲朋调侃啥时候可以带个女朋友回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总指挥顾锋所说,既然选择了海事测绘工作,就选择了责任和奉献。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于尺幅千里间砥砺前行,精心测绘一幅幅优质海图,将一片丹心化为风正扬帆的万里通途,或许是为祖国庆生最质朴而真挚的礼物。
"," 分享是一种美徳,欢迎转发给需要的人!长江船运网www.cjcyw.com 微信公众号:cjcyw6 客服微信:14755166688